今年双十一静悄悄消费者为何从狂欢走向理性?

今年双十一消费者为何从狂欢转向理性?

2022年双十一购物节悄然过去。 很多网友表示,今年双十一怎么没有风波呢? 往年双十一,人们大张旗鼓地招募队友打PK,提前一个月进入逛街、逛街、烧脑、计算环节。 相比之下,今年的购物狂欢节可谓平淡之极。

从2009年到2022年,双十一已经走过了十四个年头。 14年来,消费者的购买力快速发展,各种电商购物平台也应运而生。

十年前,人们网上购物只认可“淘宝天猫”。 十年后,短视频+直播成为最火的购物方式。 明星、网红都嗅到了直播的红利。 消费者通过刷短视频、看直播就能买到便宜又好东西。 当他们打开手机时,所有的软件都是一个购物入口。 与购物节相比,很难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今年双十一预售前,有媒体报道购物规则发生变化,比如差价退款、30天保价等,看似是为消费者着想,但背后却是仍然是商家和平台的主导规则。

2021年,李佳琦直播间欧莱雅差价事件被中消协点名批评。 今年,李佳琦直播间再现“卖贵”事件。 一套资生堂乳液比旗舰店贵了300多元。 套餐阻止消费者申请价格保护。

作为电商头部主播,李佳琦直播间的口号是“全网最低价”,但全网最低价真的存在吗? 头部主播通过加大促销力度压低价格,导致品牌利润越来越少。 现在品牌不再专注于大主播带货,而是通过平台开设自己的直播间,并掌控价格主导权。 自己的手。 “全网最低价”作为一个概念并没有优势。 李佳琦“贵”的直播间就是双十一乱象的缩影。 如果执行不好,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砸了招牌,还会影响消费者的信任。

11月14日,人民网发布2022年双十一维权数据报告。 报告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化妆品、服饰、物流退货投诉占比较大,存在先升后降、随意变价、直播欺诈等现象。 等待成为投诉痛点。

不少品牌的“价格战”也被曝光。 波司登羽绒服促销期间,价格先涨后降,仅比活动前便宜0.28元; GAP羽绒服10月18日售价269元,预售当天涨至425元; OPPO某型号一周内从2099元跌至2069元,然后突然涨至2469元,然后又回落至2299元……

年复一年,同样的套路很难赢得青睐。 一方面,消费者受到全面折扣的刺激,陷入漩涡。 他们跟风“补”冲动消费,买的东西并不是真正有需求的。 另一方面,由于商家“先涨后跌”的迷幻套路,买家以为捡了便宜,后来发现实际折扣很少。 虚假折扣、退货困难、质量不及预期、假货销售等不良购物体验,让“亲力亲为的购物者”逐渐回归理性。

前几年,不少年轻人为了追求购物节时尚而陷入维权困境。 今年双11中国消协和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相继发布消费提醒,呼吁消费者购物时保持冷静,看好规则,切勿冲动。 当前“人造”购物节火热,不少法定节假日成为电商行业的“消费节日”。 商家和平台很难通过亏本销售、零利润等低价营销来吸引消费者。 此外,购物规则和全额折扣也很复杂。 ,营销乱象已成常态,人们逐渐失去了网购日常消费的热情。

目前,不少网民的网购思维已经发生变化,从前几年的“消费狂欢”转变为“反对被消费节胁迫”。 不可否认,网购依然是当下最便捷的购物方式,双十一也是最经典的购物节。 商家和平台只能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不断调整自己,改变促销策略,从买家的角度获取更多的利润。 产品、优惠的价格、良好的服务再次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发布者:28预订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368.cn/dianshang/4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