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凡:线上交班、微信会诊、患者随访、科普教育

“我想一下班就把微信关了,最好没人能找到我。” 吴凡(化名)说。

微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工作中被频繁使用的? 吴凡自己也记不清了。 但毫无疑问,我已经离不开它了:网上交接班、微信咨询、患者随访、科普教育……不仅节省了沟通时间,还能更快地与患者建立联系。

“但是太方便了也不好,每天不分时间、不分场合,都会收到很多信息。”

每当一天的工作结束,微信上弹出无数条未读消息的红点时,吴凡就会产生另一个想法:我什么时候才能真正“下班”?

“不下班”微信

近年来,微信公众号、微信社区已成为医生获取医疗信息的重要渠道。 丁香园《2021中国基层医生洞察报告》显示,微信已成为基层医生最常使用的社交平台

吴凡:线上交班、微信会诊、患者随访、科普教育(图1)

图片来源:丁香园·博士定襄《2021中国基层医生洞察报告》

“最大的变化就是沟通变得更加便捷。” 吴凡所在的医院比较基层,经常依靠微信群与上级医院的医生交流病例、进行远程会诊。 “我们把辅助检查的照片和病人的基本信息发到群里,让大家都能看到,回复也会更及时。”

沟通方式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远程院外沟通上。 长三角地区一家医院的主治医师刘蓓蓓(化名)表示,网上交接已经成为科室普遍现象。 “现在提倡电子交接班,除了在电脑上填写外,我们有时也会通过微信交接班,微信里的内容可能更详细。”

另一方面,医生频繁使用微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与患者建立联系。

在吴凡的工作中,由于大量患者需要定期随访,添加患者微信已成为一种常态。 “但沟通的主要内容是沟通下次后续预约的时间,还有一些很琐碎的问题。”

喝酒后还能服用某些药物吗? 如果我的血压高该怎么办? 如果我忘记服用某些药物会有什么后果吗?

即使下班了,他仍然要花大量的时间回复微信。 时间一长,吴凡就感觉有些疲惫了。 “但我们也无能为力,毕竟这种情况让患者回来挂号不太现实,又担心让他们去网上搜索。很多患者只是着急,希望得到答复。”医生。”

吴凡:线上交班、微信会诊、患者随访、科普教育(图2)

医生微信解答患者疑问

来源:视觉中国

上述报告指出,医生的生活基本被工作占据。 其中,普通医生工作时间最长,平日平均工作时间为9.5小时; 即使在休息日,平均工作时间也达到5.3小时。 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的出现,也模糊了医生工作和下班的界限——即使下班了,他们仍在微信上处理工作。

“比如,你原本想安静地去上课,但如果那里打开了微信,只要弹出一条消息,你就会不由自主地读到它。” 刘贝贝说,“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凡是能发在微信上的事情,都不算什么大紧急情况,但你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不可能不受到影响。”

为了给自己保留一些私人空间,刘蓓蓓选择下班后关闭工作微信,但她仍然给同事留了一张纸条:如有紧急情况,请直接拨打电话。

医院之外,我们努力打造的“个性”

除了微信之外,一些医生还选择在抖音上培养自己的社交账号。

吴凡:线上交班、微信会诊、患者随访、科普教育(图3)

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可以看到很多医生的个人账号

来源:本人拍摄

北京周边三线城市的外科医生张安成(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下班后,他在抖音上发布一些科普视频和医生的日常,希望能吸引一些患者。

“我们能够留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并不多,我们往往更多地依赖‘熟人关系’。如果你不维护社会关系,不推销自己,可能来找你看病的人会更少。” ”

对于中国排名前20的医院之一的主任医师赵明义(化名)来说,抖音账号更像是他业余时间的一项休闲活动。 “我们医院不需要靠这个来扩大病人来源,平时的工作安排已经很满了,我们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关注这个()。即使有需要,大多数也都是这样。”其中一部分将留给医生小组。”

在医院之外,如何使用社交媒体,大多是由医院或者医生对于病源的需求来决定的。 在社交媒体中维持什么样的“角色”是每个医生面临的问题。

吴凡:线上交班、微信会诊、患者随访、科普教育(图4)

医生正在利用抖音直播来教育患者

来源:视觉中国

陈毅(化名)是妇产科住院医师。 与一些医生自己设立IP账号不同,一开始,她经营社交账号的目的只是为了分享自己的生活,吸引一些志同道合的粉丝。

“一开始我是把它当个人账号用的,但由于我正好是这个专业,所以我就想到发一些妇产科的科普内容,这样或许能增加阅读量和关注度。” 然而,当职业身份被曝光后,却没想到她的评论区和私信中却出现了大量与科普内容无关的咨询信息。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用户给我发了一大段他的诊疗过程,问我医生和医院在诊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了失误,以及医院是否对他的某种情况负全部责任。现在已经了。我只能说,我不知道你们之间的诊断和治疗的细节,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建议她咨询专业人士。”

这也让陈毅意识到,即使脱离了诊疗环境,只要他还持有医生的职业身份,他仍然会在网络上产生影响。

2021 年,《BMJ Open》发表了一项关于全科医生和医学生如何使用社交媒体的研究。 指出,在非临床、较为宽松的社交媒体环境下,随意接触患者并向患者提供建议会给双方带来安全风险,建议所有使用社交媒体的医生应认识到其重要性边界设置[1]。

“由于社交媒体的速度和范围的快速变化,医疗保健行业需要为医学生和医生制定清晰且动态的社交媒体使用指南。”[1]

医生如何学会在社交媒体时代生存?

事实上,医学正在不断发展并适应社交媒体带来的互动变化。 在利用平台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潜在的风险。

2019年,网上流传一则支付医生2万元在线问诊的帖子:一名儿科医生在微信上回复朋友的咨询,却不慎导致患者错过诊疗机会,病情恶化。 医生因此补偿了我的朋友给了我2万元[2]。 这种“路边咨询”背后的误诊和风险显而易见。

除了遵守医院和平台的明确规定外,医生自己心里也往往有一个指导方针。 “在抖音上,我们不会回应诊断和治疗行为。如果患者向我咨询,我总是会建议他们必要时来医院。” 张安成说道。

2013年4月,GMC(英国医学委员会)发布了《医生使用社交媒体指南》,为医生使用社交媒体提出了原则和建议[3]。 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保持您和您的患者(您和您的……)之间的专业界限。

“如果患者通过您的个人账户就他们的护理或其他专业问题与您联系,您应该表明您不能混合社交和专业关系,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将他们引导至您的专业账户。”

吴凡:线上交班、微信会诊、患者随访、科普教育(图5)

保持您和患者之间的专业界限(摘录)

来源:GMC

此外,《医师社交媒体使用指引》在保密、尊重同事、利益冲突提示等方面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一项针对医生和护士博客的研究中,45 个帐户 (16.6%) 为患者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来识别自己或其医生的身份 [4]。 “事实上,即使医院、科室、姓名等信息没有完全暴露,其他人也可以通过一些共享套路,快速从账户中识别出身份。”陈毅说。

另一项针对美国泌尿科医生社交账户的研究显示,40% 的医生社交平台可能包含令人反感的内容,包括咒骂、酗酒、工作或会议中的不专业行为以及性暗示手势或服装[5]。 这些社交帐户上的不当内容可能会降低公众对医生专业或身份的认可。

换句话说,你可以保留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任何你想要发布的内容的权利,但你发布的每条帖子都可能成为“法庭上的证据”。

“不可能一直都是。[1]”但出院后,医生的“人格”应该保持到什么程度呢? 这确实是值得每个医生思考的问题。

规划: ame | 制作人:

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发布者:28预订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368.cn/tuiguang/1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