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双雄”首当其冲,方便面市场迎来春天

如果要为方便面这一神奇食品写一部传记,2014年绝对是最丰富多彩的一年。

那一年,方便面开始不被中国人喜欢,总需求量下降了18.2亿份。 康师傅和统一这两个来自台湾的“泡面二人组”首当其冲。 接下来的三年里,他们的业绩不断下滑,持续下滑。

经过几年的磨难,方便面市场已经从竞争激烈变成赢家通吃。 方便面巨头们已经从市场竞争的硝烟中脱颖而出,春天似乎又来临了。

01 方便面的复兴

统一企业中国(以下简称“统一”)发布的最新年报显示,公司2018年实现营收217.7亿元,较2017年增长4.6%,税后利润增长17.2%。

报告期内,方便面业务收入增长5.7%,饮料业务收入增长3.6%,分别达到84.25亿元和126.19亿元,分别占集团总收入的38.7%和58.0%。

统一方便面的两大明星产品是老坛酸菜牛肉面和汤大师。 中高价品牌唐大人已成为方便面业务的增长引擎。

与康师傅渠道下沉相反,统一多年前就一直专注于中高端市场,并在前几年行业不景气时为自己筑起了护城河。

唐大人定位中高端市场,是继老坛酸菜之后的又一强势选手。 2014年至2015年,唐大人连续两年增长率超过100%,销售额超5亿元。 2018年,唐大人继续实现两位数增长。

统一方便面可以重拾势头。 除了唐大人等高端产品盈利能力提升外,国内方便面市场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残酷竞争后,已基本趋于稳定。 很少有新进入者敢于进来扰乱局面。 康师傅、统一、百祥等龙头企业市场份额继续稳定。

在战后的和平环境下,各大方便面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消失,价格下降,利润率提高。

“泡面双雄”首当其冲,方便面市场迎来春天(图1)

统一为了突围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013年至2018年,统一销售费用减少17亿元,财务费用减少4亿元,员工减少近万人。

02 穷小子的商业帝国

你一定吃过统一方便面,但你可能不知道那桶方便面的创始人有多硬核。

说起高庆源和他创办的统一集团,台湾人都知道。

13岁时,父亲去世,青青愿意与母亲相依为命。 为了养家糊口,他离开家乡,到台南市当童工。 几经周折,他来到了新合兴布铺。 这家布店的老板就是吴修齐,后来创办了台南纺织。 至此,高庆远的人生迎来了转折点。

吴修齐非常欣赏清源,不仅把他当作员工对待,还把他当作弟弟来培养。 在他的提拔下,曾是童工的高庆源学到了企业管理的秘诀,成为台南纺织第一任业务科长。 “没有吴修齐,就没有我!” 高庆元的话响亮。

1967年,台湾刚刚允许私营经济进入面粉、饲料等行业。 看准时机,高庆离开台南纺织,开始成立统一公司,进军面粉、饲料行业。 为了感谢吴修齐的好意,他还坚持让吴修齐出任统一董事长。

在创业过程中,台湾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节奏加快。 HD愿意借此机会将方便面文化带到台湾。 方便面一炮而红,成为台湾食品业的佼佼者。

此后,销售渠道的重要性不断显现。 统一先后将7-11、家乐福引入台湾,改变了台湾人的生活习惯。 截至目前,统一集团旗下统一超市仍负责台湾、上海、浙江部分地区的7-11业务。

在台湾,统一集团旗下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几乎覆盖台湾各行各业,犹如一个商业帝国。 但在内地市场,它没有能力击败康师傅,只能做一千年的“老二”。

03 一碗老坛决定未来

一碗方便面引发了康师傅与统一多年的秘密战争。

1992年,统一试图用台湾人爱吃的虾面来俘获大陆同胞的胃,但惨遭失败。 几乎与此同时,康师傅也瞄准了内地市场,推出了经典方便面——红烧牛肉面。 从此,大学宿舍、火车车厢都沉浸在这种面条的味道中。 康师傅一举征服了内地消费者的味蕾。

这是一个糟糕的开始,统一队措手不及。 尽管后期不断调整策略、加强宣传,但收效甚微。 进入内地十多年来,统一一直生活在康师傅的阴影下,直到老谭酸菜牛肉面的出现。

2008年,统一率先推出老坛酸菜牛肉面,并邀请人气主持人汪涵代言。 由于其独特的口味,成为继红烧牛肉面之后市场上最大的单品。 方便面“老大哥”康师傅也紧随其后,推出了自己的老谭酸菜牛肉面,还聘请了与汪涵有些相似的徐峥作为代言人。

这种跟风行为让统一很不高兴,于是他们提出了“有人模仿我的脸,他们也模仿我的脸”的讽刺口号。

转折点出现在2014年。

由于长期的价格竞争和行业衰退,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业务均出现大幅下滑。 他们突然意识到,赢得消费者比竞争更重要。 当时,统一董事长罗志贤宣布:“方便面的拐点已经到来,价格竞争要转变为价值竞争。”

04 饮料业务滞后

消费者真是喜新厌旧啊! 20年前,方便面代表着高端产品。 2014年,它们突然被等同于“不健康”。 前一秒他们还拿着“肥宅快乐水”,下一秒他们就觉得这种饮料不健康,就去了巷子里的奶茶店。 在商店订购鲜榨果汁。

世界方便面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方便面总需求量下降了18.2亿份。2014年至2016年,全国方便面业务陷入疲软,相当于日均需求量下降723 万份。

行业正面临寒冬,统一企业也未能幸免。 自2014年以来,公司营收连续三年下滑。 表面上看,方便面市场的低迷似乎为统一集团的业绩低迷找到了合理的解释,但仔细分析其财务数据和行业比较,发现饮料业务似乎是业绩下滑的罪魁祸首。 。

Wind数据显示,近十年来,统一方便面业务在中国大陆的营收从21.2亿元攀升至84.3亿元,业务量翻了两番。 相比之下,饮料业务的扩张并不那么令人印象深刻。 十年间,收入翻了一番,从69.3亿元增至126.2亿元。 十年前,饮料业务规模是方便面业务的三倍多; 今天,它的大小还不到两倍。

“泡面双雄”首当其冲,方便面市场迎来春天(图2)

注:2017年营收已调整,2018年增速以公司公告为准(单位:亿元)

与方便面相比,饮料业务近年来一直是统一统一的拖累。 2014年至2016年三年间,方便面业务收入小幅增长约3亿元,而饮料业务则下降近20亿元。

与康师傅的业绩相比,统一的饮料业务就更加尴尬了。 2009年至2017年,统一方便面的营收增速几乎每年都高于康师傅; 但在饮料业务上,统一的增速输给了康师傅。

“泡面双雄”首当其冲,方便面市场迎来春天(图3)

统一饮料VS康师傅饮料(单位:亿元)

品牌营销专家陈伟认为,统一饮料这两年缺乏产品创新。 虽然不断推出新品,但市场反响平平,未来小明很难看到爆款产品。 与康师傅相比,统一饮料业务产品线更长,受到竞争的打击更大。 例如,咖啡市场就受到了雀巢的影响; 奶茶方面,阿萨姆奶茶虽然市场占有率较高,但也面临着三得利、康师傅等品牌的竞争。

康师傅可能是第一个提出渠道下沉的快消品企业。 早在本世纪初,其渠道就已发展到全国的每一个毛细血管。 小城镇、乡村、几乎任何地方都可以买到康师傅的产品。 相比之下,统一在华东、华南及一二线城市更具优势,产品定位更多高端,大众化产品较少。

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并不看好统一饮料的发展前景。 他表示,“现在已经不是拓展渠道的最佳时机,三四线城市是小区域品牌的聚集地,拓展渠道的时候,会遇到更多的竞争对手。”

统一饮料的高端产品溢价较高,符合一二线城市消费升级趋势,但替代品也不少。 以咖啡为例,别说雀巢、星巴克的罐装咖啡,就是最近兴起的互联网咖啡也分了一杯羹。 统一饮料仍在不断尝试、不断犯错,成功之路任重而道远。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台湾方便面两大巨头几乎垄断了大陆方便面市场,在饮料领域也竞争激烈。

如今消费品市场之战已经尘埃落定,各家巨头都牢牢掌控了自己的地盘,春天似乎即将来临。 然而,早春最容易遭受“春寒”,因此了解消费者喜好是保暖的不二法门。

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发布者:28预订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368.cn/dianshang/17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