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KTV的兴衰:年轻人为什么不去KTV聚会?

的创始人刘颖最初是做录像带生意的,发现来试听试听的顾客多了,买的却少了,于是干脆把MTV和卡拉OK结合起来,让顾客边看视频边唱歌。 K,转型为全新的业务——KTV。

中国KTV的兴衰:年轻人为什么不去KTV聚会?(图1)

为了将光盘租赁业务转变为娱乐业,我们在 1990 年代在中国拥有了自己的业务!

1995年1月,中国大陆第一家现金抽屉在广州黄埔开业。 三年后,虹口和杨浦分别开设了另一个钱柜。

可以说卡拉OK刷新了人们对卡拉OK的认识。

首先,中国移动首次将美国大众市场卡拉OK带到了国外。

日语中的“全版”是批量批发的意思。 大众KTV是指“批发”KTV,它改变了最早按歌曲收费的定价模式,按小时计价。

中国KTV的兴衰:年轻人为什么不去KTV聚会?(图2)

其次,KTV带来的是大众KTV的新标准:更全面的曲库、更好的音箱效果、更贴心的服务、更豪华的包厢。

没有小费,明码标价,经营比较正规,场地比较封闭,环境比较时尚卫生。 事实上,这对年轻人乃至年轻的中产阶级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据悉,钱箱还提供了商场内的自助购物,可以在这里购买一些饼干、饮料等。 此外,您可以点一些食物,甚至可以享用自助餐。 这也成为了以后KTV的标准配置。

钱箱出现后,KTV意识到包厢费是微利,酒水、果盘才是利润更高的经营模式。

是一个集娱乐、社交、面子于一体的综合性线下娱乐场所。 大众KTV可以说是对歌厅的一次打压。

印象中只有西北洗浴中心能与之抗衡。

现金抽屉的特殊性不仅限于此。 事实上,后来国外也出现了X乐迪、金柜、银柜等各种大众化KTV,但唯独现金柜成为了传奇。

它选择上海作为进军台湾市场的第一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这些崭新的高端奢华娱乐场所迅速征服了这座向来拥抱时尚的魔都。 到新世纪初天津朝外店开业时,KTV KTV早已成为年轻人心中的时尚风向标。

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中国歌手和流行音乐都是在香港和台湾生产的。 自然,这样的歌手经常出没于钱箱,留下许多人们在卡拉OK歌厅遇见名人的都市传说,更增添了神秘色彩。

这给了收银员一笔奢侈的资本。 其他KTV包间一小时十几元,甚至有些歌厅还在按人头收费的时候,钱柜包间一小时能卖到一两百元。

一晚花费数千美元的情况并不少见,包括饮料和餐点。

正如我在自助餐中提到的,2003年,北京市职工人均年收入只有22000多元,平均年薪不到2000元。

去收银台唱K绝对是一种奢侈的娱乐。

虽然从明天的角度来看,作为连锁KTV,千财的扩张速度并不快,平均每年只有2家左右的门店,鼎盛时期全省也只有18家分店,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 属于少数,甚至下沉市场。

但这并不妨碍钱柜成为顶级KTV品牌,只要打开钱柜,那肯定是全城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最火的时候,连包厢都订不到,还要在大厅排队,月流水只有500万。

中国KTV的兴衰:年轻人为什么不去KTV聚会?(图3)

也就是说,随着KTV走向巅峰,KTV也迎来了盛世。

21世纪前15年,现金抽屉式KTV的大众化流行是有其背景的。

我在奶茶期提到了麦当劳的第三空间理论,就是说人们在公司和家庭之外,还需要一个超乎想象的社交场合,享受社交乐趣。

还好一两个人可以去奶茶馆。 当你看到公司团建、同学聚会、商务活动时,一定会有一个让你放下包袱、拉近距离、交流的地方吧?

之所以一开始就说KTV是典型的东亚生意,正是因为它的方式更符合东亚人相对沉稳的性格。

当卡拉OK轰动台湾时上海ktv工作,井上大辅自己总结了原因,认为台湾人不太善于表达自己,所以选择了用舞蹈来宣泄情绪。

东亚人非常注重社交的私人空间,不像欧美人那么热衷于夜店应酬。 并且KTV设有包间。

在陌生人被屏蔽的情况下,这样封闭的包间也会让你心情更加放松。 除了跳舞,还有其他事情可以做,比如经典的掷骰子游戏。

我还在KTV看了一集柯南剧场版。 KTV还提供话题和交流机会,助你打破僵局,开始社交。

比如在演唱会开始的时候,总会有氛围组的成员耐心地调查大家想唱的歌曲,如果一首歌没人来,他们也不会停下来。

如果几个人的音乐爱好相似,选择二重唱,无形中拉近了距离。 聚会活动的一般流程是先聚在一起喝水,然后一起去卡拉OK。 等唱完了,还有一些没唱完的留给晚饭吃。

中国KTV的兴衰:年轻人为什么不去KTV聚会?(图4)

大众型KTV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不用在外面喝水抽烟,包间解决一切问题。

于是有一段时间,哪家公司的团建、生日会、大众KTV是首选。 但遗憾的是,以我当时的消费水平,从来没有去过钱箱。

和我年龄相近的朋友可能会去相对更实惠的KTV。 这种KTV的价格是分时段的。 周日和节假日晚上是原价,但工作日晚上是菜价,而且直接有20或30折,通常吸引放假的中学生。

暑期在KTV打工的时候,总能遇到来跳舞的朋友同事。

虽然在KTV工作比较辛苦。 晚课还好,人少,来的都是中学生。 我最怕的是上夜班。 除了客人多,卧室门口的服务灯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出现,客人喝多了的概率也很高,所以经常责备你。

我最怕的是妖魔鬼怪。 那时候,我们主任每次都很紧张,告诉我们,如果发现有人在屋里有违法行为,一定要马上举报。

一般来说,会有一个可以容纳20到30人的超小包间。 包间人数为等,专为比较小的party设计。

有一次打扫这么超小的包间,发现客人瓜子还没吃完。 我觉得放在这里有点浪费,就边吃瓜子边和打扫卫生的姐姐聊天。

没想到顾客回头去拿伞,正好看到我在吃他们吃剩的瓜子,一时间场面很尴尬。

事实上,它一点用都没有。 好处是每当同学朋友来跳舞的时候,我都可以以此为借口,进去吃两片香蕉,划桨聊天,积累了丰富的抓鱼经验。

中国KTV的兴衰:年轻人为什么不去KTV聚会?(图5)

回话KTV。 正是因为钱箱模式太容易被复制,2008年后,KTV龙头一直走上坡路。

到了2015年,上海知名的潮外店关门,基本上宣告了台湾市场钱箱的彻底撤退。 然而,这个行业龙头的倒台并不意味着放弃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相反,这只是整个KTV行业萎缩的一个侧面。

现在选择去KTV的人越来越少,大部分人一年才去一两次,甚至几年都不去一次。 不知道小伙伴们一年去多少次KTV,请在评论里说出次数,让我看看全场有多少K歌天王?

KTV消亡的原因有很多。 最直接的原因是它本身就是一个高投资的行业。 选址通常位于城市的核心商业区,但占地面积较大。 与、好乐迪等小型连锁品牌类似,旗舰店往往有三四层,几千平米。

这么高的投入,对总客单价和客流量的要求会特别高。 如果你少点果盘,我少点几瓶红酒,KTV老板可能受不了。

所以越来越多的KTV甚至不允许你自带啤酒。 还剩半瓶可乐进去,还得服务员提醒:这里不能外带酒。

其次,我国KTV的发展长期享受着音乐版权保护不力的红利。 2018年,音协对KTV经营者提起诉讼,直接导致6000多首歌曲被各大KTV下架。

中国KTV的兴衰:年轻人为什么不去KTV聚会?(图6)

随着版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往下载盗版资源复制到系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无形中降低了运营成本。

客户越来越少,成本越来越高。 在很多人眼里,这甚至是夕阳生意。 这些都是实际操作层面的原因。

但是如果我们再深挖一点,就会发现KTV由盛转衰的原因只有一个,在我看来:KTV代表了过去的一种社交,人们不再喜欢社交这些大锅饭了。 .

虽然,KTV本来解决的是人们的社交需求。 但实际上,这些一次只能一两个人唱,其他人只能听的社交技巧,早已略显落伍。

去过KTV的人都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去卡拉OK,很多不想跳舞、不想听音乐的人都被拖到包间里,只能闲坐几个小时。

尤其是有些人过于热情,非要请不想跳舞的人唱歌,场面往往很尴尬。 或者在公司的团建活动中,无论领导唱得多么难听,下属都会违心地鼓掌,这就更让人受不了了。

这些社交大锅,在某个历史时代,比如70后/80后的少年、青年,确实满足了很多人的需求。

但那是一个连谈恋爱都要走到情人墙挤满人的时代,那是一个大多数人际关系仅限于朋友、同学和同事的时代。

在这个社交工具过度发达的时代,无论是70后、80后,还是95后、00后,需要的是更高质量的社交。

和真正志趣相投的人联系上海ktv工作,和同圈的人聊天,和志同道合的人做事。

不是因为碰巧在同一个班级,同一个部门,同一个社团,就非要一起出去跳舞喝水。

KTV所代表的,是传统的线下社交需求逐渐被高质量的社交活动所分割。 如果我想要一对一的社交,陌陌到微信、探探到Soul等社交软件可以帮我实现。

如果我要一群同学集体玩的话,剧本杀和密室逃脱是比较好的选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

如果我懒得出门,你可以拿起手机开个黑客,也能找到乐趣。 如果只是娱乐一下,看个短视频或者看个剧,不比KTV差。

即使你真的想跳舞,现在也有很多在线卡拉 OK 软件。

现在科技的进步促使人们相互联系,虽然并不缺乏手段。 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希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能够更紧密、更复杂。

因为连接和社交,有新的流量和下降点。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因为通讯太方便了,社交就成了一种负担。

我认识一些同学会按照朋友、甲方、亲戚、朋友、前男友等对陌陌好友进行分组,管理哪些班级圈可以看哪些班级圈不能看。

也有同学在微博、豆瓣、知乎、即时上经营多个账号,每天晚上忙着搬一样的东西住。

也有一些同学总是无缘无故给我发一个买票加速或者PDD砍刀的链接,让我纠结要不要点进去。

在这样一个社会匮乏的时代,KTV这种原始的、不严谨的社会形态被淘汰几乎是必然的。

因为现代人担心互道早安后被同学发现,被前女友的现任老公在微博强奸,60秒的陌陌语音是听还是不听。

相比之下,KTV选择哪些歌曲可以让观众独唱,唱英文歌会不会忘词等等,就太前现代了,太古老了,太原始了。

有时,我怀念在包厢里放声高唱“我已经相信一些人,我永远不必等待”的黄金时代。

中国KTV的兴衰:年轻人为什么不去KTV聚会?(图7)

但既然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就让它留在过去吧。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这里

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发布者:28预订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368.cn/zhichang/1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