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全文)

附件1 工业联网平台建设与推广指南

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需求。 构建基于云的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灵活供给、高效配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上,以平台标准为引领,坚持建设平台和平台两个轮子驱动,打造平台生态圈,优化平台监管环境,加快培育平台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有力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到2020年,培育10个左右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APP规模化开发应用体系基本形成,关键工业装备上云取得重大突破。 ,选择一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方向)项目,构建平台试验和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

2.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

(一)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 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参考架构、技术框架、评价指标等基础共性标准。 组织推动边缘计算、异构协议兼容适配、工业微服务框架、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开放接口、应用和数据迁移、平台安全等关键技术标准制定,制定一批平台应用标准特定行业。

(二)推动形成平台标准制定和推广机制。 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盟、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建设标准管理服务平台,开发标准符合性验证工具和解决方案,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开展标准宣贯培训。

(三)推动平台标准国际对接。 与国际产业联盟、标准化组织建立对标机制,对等采用国际标准,加快国际标准国内转化。 支持标准化机构和骨干企业牵头或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3.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

(四)选择10个左右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办法,根据各地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总体情况,分阶段、分批次遴选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加强跟踪评价和动态调整。 组织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方向)、应用现场会,推动平台在重点行业和地区落地,支持跨行业、跨领域平台拓展国际市场。

(五)针对特定行业、特定区域开发一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规范,支持协会、联盟开展平台能力成熟度评估,发布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荐名单。 鼓励各地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平台在“大经济”产业集聚区落地。

(六)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管理能力。 支持工业设备协议开源社区建设,引导设备制造商、自动化企业开源设备协议、数据格式、通信接口等代码,形成工业设备数据采集案例库和工具箱。 组织开展边缘计算技术测试和应用验证,推动基于工业现场数据的实时智能分析和优化。

(七)加快产业机制模型开发和平台部署。 鼓励平台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资源,推动重点行业基础共性技术的建模化、组件化、软件化和开放共享,促进行业知识基于平台的沉淀、传播、再利用和价值创造。工业互联网平台。

(八)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开发能力。 支持多种类型开发语言、建模工具、图形化编程环境的平台建设,开发平台化、组件化的行业解决方案软件包,推动面向多功能、高灵活性、预集成的平台解决方案的应用部署到场景。

(9)针对工业场景打造大量工业APP。 组织制定工业APP参考框架、通用术语、分类标准等标准。 编制滚动修订工业APP基础共性需求目录,支持平台联合各方建设基础共性、全行业工业APP和微服务资源库。 鼓励第三方搭建工业APP研发协作平台和交易平台,促进工业APP交易。

三、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十)实施工业装备云“领跑者”计划。 制定分行业、分领域关键工业设备数据上云指南,推广工业窑炉、工业锅炉、石化设备等高耗能流程设备; 柴油机、大中型电机、大型空压机等通用动力设备; 、光伏等新能源设备、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智能设备可以利用云来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维护成本。 鼓励平台在线发布核心设备运行绩效清单和最佳工艺方案,通过对标引导企业优化设备运行管理能力。

(十一)推动企业业务系统上云。 鼓励龙头企业面向行业开放共享业务系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设计、协同供应链管理。 鼓励各地通过创新券、服务券等加大对企业上云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小微企业双创基地作用,降低中小企业平台的应用门槛。

(十二)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新模式。 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方向),培育协同设计、协同供应链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金融等平台应用新模式。 组织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指南,明确平台应用咨询、实施、评估、培训、验收全流程方法体系。

4、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

(十三)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体系。 以试建、以试促用,支持建设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的实验测试环境和一批特定场景的测试床,开展技术成熟度、功能完整性和协议开发。 兼容性、数据安全等实验测试。

(十四)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者社区。 支持协会联盟和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建设开发者社区,推广平台开放开发工具、知识组件、算法组件等工具包(SDK)和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构建工业APP开发生态系统。 引导开发者群体建立人才培训、认证、评价体系,组织开发者创业创新大赛,加快工业APP开发者人才队伍建设。

(十五)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型服务体系。 探索基于平台的知识产权激励和保护机制,营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知识交易环境。 依托平台构建制造业新型认证服务体系,推动建立线上企业资质、产品质量、服务能力等新型认证体系。 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基础,推动资源库建设和技术成果交易。

五、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管理

(十六)推动平台间数据和服务互联互通。 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规范,构建公平有序、开放的平台开发环境。 制定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迁移行业指南,实现工业数据在不同平台之间的自由传输和迁移。 支持协会联盟制定软件跨平台调用标准,推动工业模型、微服务组件、工业APP在不同平台间可部署、可调用、可订阅。

(十七)开展平台运行分析和动态监控。 建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加强与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行数据共享,实时动态监测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情况。 发布行业APP订阅名单、平台用户地图等名单,开发细分行业产能分布数字地图。 加强工业大数据管理和新技术应用,促进平台间数据安全流动、可信交易、汇聚共享、增值服务。

(十八)完善平台安全体系。 制定健全工业信息安全管理等政策法规,明确安全防护要求。 建设国家工业信息安全综合保障平台,实时分析平台安全状况。 强化企业平台安全主体责任,引导平台强化安全防护意识,提高漏洞发现、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

附件2 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

为规范和促进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评选,制定本办法。 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重点关注平台基本共性能力要求、特定行业平台能力要求、特定领域平台能力要求、特定区域平台能力要求、跨行业跨领域平台能力要求五个部分。

1、基本通用能力要求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本共性能力需求包括平台资源管理、应用服务等工业操作系统能力,以及平台基础技术和投入产出效益。

(1)平台资源管理能力

1.工业设备管理。 兼容多种类型的工业通信协议,可实现生产设备、装置及工业产品的数据采集。 部署各种终端边缘计算模块,实现工业设备数据的实时处理。 兼容主流工业控制系统,可实现参数配置、功能设置、维护管理等设备管理操作。

2.软件应用管理。 基于云计算服务架构,可提供研发、采购、生产、营销、管理和服务等工业软件,并提供工业软件集成和适配接口。 基于平台即服务架构,可以为各种行业场景提供机制模型、微服务组件和行业APP。 具备各类软件应用、行业APP的搜索、认证、交易、运维管理能力。

3. 用户和开发者管理。 具有多租户权限管理、用户需求响应、交易支付等多种用户管理功能。 有开发者社区,可以聚集各类开发者,为应用程序的开发、测试、部署、发布提供各种服务和管理功能。

4.数据资源管理。 具备海量工业数据资源的存储和管理功能,部署多种类型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系统,提供工业数据的存储、编目、索引、去重、合并、质量评估等管理功能。

(二)平台应用服务能力

1、存储和计算服务。 配备云计算运行环境,部署主流数据库系统,可为用户提供计算、存储和网络服务的灵活调度,满足海量工业数据的高并发处理要求,积累和存储一定规模的工业数据。

2.应用程序开发服务。 提供多种开发语言、开发框架和开发工具,并提供通用建模和分析算法,可支持数据模型和软件应用的快速开发,满足多行业、多场景的开发需求。

3、平台间调用服务。 支持不同IaaS平台之间工业数据的自由迁移。 支持工业软件、机制模型、微服务、工业APP在不同PaaS平台之间的部署、调用和订阅。

4.安全保护服务。 部署安全防护功能模块或组件,建立安全防护机制,保障平台数据和应用安全。

5、新技术应用服务。 具备探索新技术应用的能力,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VR/AR/MR等新技术应用。

(三)平台基本技术能力

1、平台架构设计。 拥有完整的云计算架构,可以提供基于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的服务。

2、平台关键技术。 具备设备协议兼容、边缘计算、异构数据融合、工业大数据分析、工业应用软件开发部署等关键技术能力。

(4) 平台输入输出能力

1、平台研发投入。 具备对平台持续投入的能力,并具有合理的财务状况和研发投入。

2、平台输出效益。能够依托各种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平台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3、平台应用效果。 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带动制造企业基于平台应用提质增效。

4、平台质量审核。 具有明确的运营安全和质量审核机制和能力,减少平台运营中潜在风险带来的损失。

2.特定行业平台的容量要求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共性能力的基础上,行业专用平台在设备接入、软件部署、用户覆盖三个方面提出了额外的要求。

(一)行业设备接入能力

平台具备特定行业设备规模接入能力,连接不少于一定数量的行业特定工业设备(离散行业)或不少于一定数量的行业特定过程数据采集点(流程工业)。

(2)行业软件部署能力

平台具备特定行业积累、转化和复用行业知识和经验的能力,提供不少于一定数量的行业软件集成接口、特定行业机制模型、微服务组件,并提供不少于一定数量的行业软件集成接口、特定行业机制模型、微服务组件、特定行业的工业APP。

(三)行业用户覆盖率

平台具备特定行业规模化应用能力,覆盖不少于一定数量的特定行业企业用户或不少于一定比例的特定行业企业。

3.特定领域的平台能力要求

特定领域平台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共性能力的基础上,在关键数据接入、关键领域优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额外要求。

(1)关键数据连接能力

特定领域平台可实现研发设计、物资采购、制造、运营管理、仓储物流、产品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以及供应链企业、协作企业主要数据的连接、市场用户、外部开发者等进行数据集成、开发、利用。

(二)重点领域优化能力

特定领域平台可以实现某个关键领域的应用开发和优化服务,提高关键环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如协同设计、供应链管理、智能生产调度、设备预测性维护、智能产品质量检测、仓储物流优化等。

4.特定区域平台的能力要求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共性能力的基础上,特定区域平台在地方合作、资源协同、规模提升三个方面还有额外要求。

(一)区域和地方合作能力

平台落地特定区域(产业园区或产业集聚区),在该区域拥有注册实体,与当地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在当地具备长期开发、投资、运营服务能力。

(二)区域资源协同

平台具备满足特定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共同需求的服务能力,能够促进区域企业信息共享和资源聚合,带动区域企业协调发展。

(三)区域规模推广能力

平台具备特定区域企业的规模覆盖能力,为特定区域内不少于一定数量的企业或特定区域内不少于一定比例的企业提供服务。

5、跨行业、跨领域平台的能力要求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本共性能力、行业特定能力、区域特定能力、领域特定能力,跨行业、跨领域平台的要求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平台的跨行业能力

该平台涵盖不少于一定数量的特定行业:

每个行业连接不少于一定数量的行业设备(离散行业)或不少于一定数量的行业过程数据采集点(流程行业)。

每个行业部署不少于一定数量的行业机制模型、微服务组件、不少于一定数量的行业APP。

每个行业覆盖不少于一定数量的企业用户或不少于一定比例的行业企业。

(2)平台的跨域能力

该平台涵盖不少于一定数量的特定领域:

实现各领域不同环节、不同主体之间的数据连接、集成和共享。

每个领域都有不少于一定数量的面向该领域的产业机制模型、微服务组件或产业APP(关键环节)。

(三)平台的跨区域能力

该平台涵盖不少于一定数量的特定领域:

平台在全国主要地区(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东北)注册了不少于一定数量的运营实体,负责平台的运营和推广。当地的平台。 每个地区在特定区域内拥有不少于一定数量的企业用户或为特定区域内不少于一定比例的企业提供服务。

(四)平台运营能力开放

1、平台具备独立运营能力。 集团的独立部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或完整的组织机构,人员规模不低于一定规模。

2、平台具备开放运营能力。 建立产学研应用长效合作机制,构建开发者社区,第三方开发者占平台开发者总数的比例不低于一定比例。

(五)平台安全可靠能力

1、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可靠。 在平台内建立工控系统安全防护机制,主动防范漏洞危害和病毒风险。

2、关键部件安全可靠。 在平台边缘计算或人工智能应用中,关键部件具有安全可靠的能力。

3、软件应用安全可靠。 平台创新开发了一定数量的产业机制模型、微服务组件或产业APP。

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发布者:28预订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368.cn/tuiguang/4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