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120万辆老牌汽车城吸引力

在距离上海市中心40公里的嘉定街道上,经常可以看到戴着“小帽子”的智能汽车在进行测试。 作为我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区的启动地,这里自动驾驶开放道路总里程已达1117公里,占上海开放道路总里程的62%。

上海作为国家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不仅汽车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也是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的重要基地和重点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变革,上海汽车产业也瞄准了新目标——到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20万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元。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落户嘉定汽车城的“汽车新能源港”将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老汽车城的吸引力

2022年,我国三大产业增加值全部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仍然是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较快,同比增长97.5%。

上海对新能源汽车的规划是,到2025年,年产量预计突破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产值的35%以上。 到2025年,初步建立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体系,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元。

对于布局汽车产业数十年的嘉定汽车城来说,有着更加明确的目标。

上海市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近日对媒体表示,“十四五”末,嘉定汽车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2万亿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占全市三分之一。 高标准建设“三港两园”。 继续做强“氢能源港”、“新能源港”、“创新港”品牌。

要实现全市新能源汽车产值三分之一,重点产业发展载体之一就是汽车新能源港。

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120万辆老牌汽车城吸引力(图1)

2020年,上海正式启动首批26个特色产业园区,(原上海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入选。 园区瞄准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先进制造、汽车电子等高新技术领域,在2.6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了“集中”的完整产业生态链。

谈及当时入驻汽车新能港的原因,上海驰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亚太区销售运营总监于中杰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园区内“我可以和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进行沟通,定期沟通和交流,这种物理距离的减少,包括及时、定向的沟通会好很多。”

入行20年的于忠杰表示,由于公司的定位和布局,这种物理上的接近不仅让他们更接近客户,也更接近产业链。

“嘉定汽车城多年的布局,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比如我们园区有一些汽车企业,特别是新能源、智能化方面的一些测试企业,所以当客户来这里看的时候,行业我感觉气氛也不一样了。” 于中杰说道。

和于忠杰一样,看重嘉定传统汽车产业基础的莱尼电气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开义是一位在上海生活了近20年、现在能说一口流利话的英国人。普通话。 2004年公司在上海首次开发的经历,蒋开一至今记忆犹新。

他说,当时他的老板让他来上海嘉定,与上汽集团讨论一个全新的项目,为期两周。 当时他的办公室很小,团队只有四五个人。 最后,项目非常成功,政府也非常高效。 ,合作速度超出预期。 “这也是我们落户嘉定的原因之一,现在我们在中国的团队已经有一万人了。”

截至2022年12月,汽车新能源港已引进重点产业项目35个,各类汽车相关企业近270家。 入驻企业对汽车新能源港的投资已超过170亿元。

上海国际汽车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赵浩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汽车新能源港是嘉定汽车产业基地的重要功能区,也是“三港”之一。嘉定重点建设的“两个公园”。 。

赵浩杰介绍,汽车新能港布局较早,已经发展了近20年。 这个地方从一开始就专注于整个新能源产业,特别是新能源的电池、电机、电控方面。 目前,园区已聚集了国轩高科等部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和连锁业主,这也带来了一定的投资吸引力。

“汽车产业是嘉定的支柱产业,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汽车圈,也可以称为汽车生态。我们希望通过分析园区内汽车产业的分布,探索一些空白点。”完善产业链,强化链条。”他说。

新赛道上的机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 保持增长趋势,对稳定工业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影响。

汽车行业高级分析师梅松林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快速普及阶段,2023年将是新能源汽车从竞争对手向传统燃油车转变为替代品的关键一年。 直接消费补贴的全面取消,将倒逼新能源汽车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显着提升,成为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品。

“新能源汽车预计2023年将维持2022年的绝对增速,但由于基数大幅提升,2023年的增速将远小于2022年的增速。” 梅松林说道。

对于“新终端”之一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上海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

去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体系。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元。

《上海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总量突破1万辆,纯电动汽车占个人新购汽车的比例超过50%。

盖世汽车收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84617辆,市场渗透率为42.44%。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在上海新车销量中的渗透率将达到60%至70%,保有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突破150万辆。

对于当前的汽车行业,蒋开义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市场。 “政府在绿色低碳方面有非常好的政策。 例如,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新车销量的50%左右。 我觉得这是非常颠覆性的,也是非常环保的。 目标非常明确。”

梅松林认为,2023年应重点解决几个限制因素或用户痛点,包括动力电池成本、电池安全、补充能量便捷、充电速度等。 例如,汽车软件和智能化从长远来看充满想象力,但对于主流消费者来说,短期内能够实现的感知价值有限。 因此,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的决战取决于电动化的演进速度,而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的全面替代取决于高智能化的实现。

如何在新变化中抓住机遇

目前,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增长趋势仍在持续。 但同时,由于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已于2022年12月31日到期,这意味着从2023年起购买纯电动汽车将失去1万元补贴。 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今年将面临成本和需求端的双重考验。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日公开表示,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智能化发展浪潮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未来五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与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必然形成持续强劲的增长趋势。 2021年渗透率约为16%,2022年已达到27%。 未来渗透率每年至少提升10个百分点,2025年将达到超过50%的超高状态。

但他也表示,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已经到了瓶颈阶段。 2023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退市后,销量增长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企业如何在形势变化中抓住机遇?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汽车动力与智能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尹成良告诉记者,新能源汽车领域长期积极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在过程中随着发展,竞争将更加激烈。 车企还应该关注核心技术或者真正闪光的东西。 “比如座舱内的智能化体验。所谓的智能网联并不一定意味着无人驾驶。我们也可以首先关注用户体验的智能化。这些都是电动汽车的主要发展趋势,也将增加车辆的议价能力。”

他认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也应重点突破技术创新。 “长三角汽车零部件产业占比约70%,在此背景下,长三角必须做好技术创新,在芯片等领域取得突破。”

梅松林也认为,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利用上海的资源要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全方位蓬勃发展。 既要鼓励外资充分发展,又要积极打造中国品牌。 我们要让国有企业大胆行动,同时为民营企业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我们不仅要发展整车企业,还要积极培育供应链关键技术突破。 我们不仅要关注国内市场,更要成为进军国际市场的桥头堡。 我们还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我们还必须为碳减排树立标杆。

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120万辆老牌汽车城吸引力(图2)

陆方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嘉定区作为第一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先发优势明显。 以打造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为目标,在最有优势、最有条件先行突破的重点细分领域发力,形成更大的先发优势和聚合领先。

比如,围绕新能源汽车领域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打造集创新平台、龙头企业、产业基金、实验工厂为一体的协同创新联盟,帮助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发展、自主创新。可靠地保持在高水平。 围绕“补芯铸魂”,加快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和汽车核心谷建设,着力打造全球智能汽车软件创新中心和自动驾驶芯片创新中心,力争脱颖而出两三年内一批“嘉定”企业。 “智能制造”的技术成果和成功产品将为汽车配备更多“中国芯”。

赵浩杰告诉记者,未来园区除现有领域外,还将重点探索软件型汽车企业。

他表示:“汽车行业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除了传统的硬件部分,另一个方向就是软件。很多汽车软件公司,比如测试服务、数据分析公司等也逐渐作为汽车行业的大家族,这些企业除了拥有雄厚的技术能力和强大的人才储备外,也更有能力为产业链各环节赋能和补齐,这些企业将是探索的重点将来。”

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发布者:28预订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368.cn/tuiguang/10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