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进行分析比较

摘要:分析比较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有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城乡协调建设。 通过现有的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模式的发展,对比分析了五种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模式下的优势、劣势和适合发展的领域,并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模型进行分析,其中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两个模型进行了仿真。 结果表明,与农户自产自销的模式相比,“批发商+批发市场+零售”模式下农户的种植总成本更低,产品质量更有保障,农户利润更高。 加快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更有利于农产品合理运营,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降低成本有很大帮助。

农产品是中国消费者的主要食物来源。 它们本质上是易腐烂的产品。 它们不仅易腐烂、难以储存,而且具有独特的供需特征。 但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全供应链的情况时常出现。 各节点之间不连贯的问题导致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网络节点无法顺畅有序地工作。 一是供应链上游企业的生产环节具有季节性、分散性、区域性特征; 其次,产品运输和流通易腐烂、时效性强; 最后,供应链下游企业的销售环节具有普遍性、常年性、分散性的特点; 这些特点都会造成农产品供应链的不稳定。 当前,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模式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农产品附加值较低。 因此,大力发展和优化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模式对于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有效协调农产品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是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在农产品供应链研究领域,许多学者关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成员关系、组织模式、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和模式创新。

1.1 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关系研究

认为农产品供应链是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运输流通、最终销售等)参与者之间的纵向和横向一体化的战略联盟关系[1] 。 姜侃认为,建立核心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协调的利益整合,让供应链伙伴共担风险、共享利益,这也是农产品供应链持续优化的最终目标[2]。

1.2 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型

邓俊苗等提出将批发市场和超市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的核心企业[3]。 胡定寰等采用超市+农村合作社+农户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4]。 张学智等指出,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由于各核心企业的发展情况不同,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农产品供应链模式[5]。

1.3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管理

吉梅内斯等人。 提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工具和信息管理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生产经营管理理念,使农产品供应链节点企业建立合作联盟。 使供应链更加系统化、集成化、精益化[6]。 研究了基于射频识别技术和公钥技术的农产品信息管理与追溯系统[7]。 方丽娜从信息传递、信息风险、信息失真、信息共享四个方面对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进行了研究[8]。

1.4 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

庞胜明等提出,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模式的发展方向应重点加强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盟,同时探讨农产品供应链的完善和优化[9]。 王宁等. 提出建立农产品供应链SCOR模型,采用电子供应链物流协同管理模型[10]。

1.5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创新

金廷芳提出,在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二元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由农户、农村合作社、大企业、零售企业和消费者组成的战略联盟供应链,通过新型农村合作社构建农产品供应链。 一体化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农户生产风险,从而维持农产品供需平衡,保证产品质量安全[11]。 徐广银等人通过对传统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模式的研究,提出了信息共享的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模式[12]。

上述研究为现代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模式的发展提供了研究方向和理论基础。 然而,大多数学者从单一角度进行这些研究,并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供应链运作体系。 因此,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模式的发展方向应立足当前我国农产品产业和物流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整合和优化。

2 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模式分析

2.1 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模式类型分析

目前,我国快速发展的农产品物流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类:一是原始运营模式,即农民自产自销; 二是基于传统经营模式的经营模式,主要有加工企业+农户、批发商+批发市场+零售等经营模式; 三是新的经营模式,常见的有农产品流通企业+农户和第三方物流模式。

2.1.1 农民生产和销售自己的产品

农民与消费者的直接接触是农产品最原始的经营方式。 这样,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农民自己完成。 虽然这种方式的发展受到很多限制,但在我国仍然很受欢迎。 在农产品市场上广泛销售。 这种方式的组织化程度、规模化、专业化、承包化程度都较低,交易方式随机性、流动性、波动性较大。 如果市场价格混乱、低迷,农民可能会遭受巨大损失。 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农民无法与其他公司和消费者建立稳定的贸易关系。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农民出现农产品卖难、无人购买、农民迫于压力自杀的现象。

这种模式具有三个特点:(1)由于农户单独经营,销售过程中面临的目标较多。 通常一次性交易很难形成稳定的销售关系,这使得农民在运输和流通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运输问题。 存在的问题包括路线不合理、重复率高、消费者与农民之间信任度低等。 (2)在这种商业模式下,农户必须自己完成运输、储存和销售功能。 但农户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技术水平薄弱、资金匮乏,农产品在运输流通过程中相对脆弱。 当销售不能好时,农产品就会大量腐烂,使农民蒙受巨大损失。 (3)农民通常将农产品运往城镇等较繁华的地区出售。 此时,就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比如摆地摊,造成交通拥堵,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卫生。

2.1.2 加工企业+农户

加工企业+农户模式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 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负责连接农产品生产者,还负责连接农产品批发、零售企业,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络,直接与市场对接。 存在这种经营模式的地区大多是我国特色农产品产区,因为农产品加工企业通常开发单一产品,其针对的市场主要是一个地区的特色产品。 这使得加工企业更容易专业化,经营也变得更加困难。 它也比多产品加工公司小。 我国不少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例如,福建省光泽县的白羽肉鸡产业非常发达,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品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白羽肉鸡食品加工企业。

这种模式有四个特点:(1)从产业链来看,农户成为产业链的一部分,加工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子种植、技术指导、物流等服务。 农民只需要考虑生产过程,无需担心销售问题。 农民生产得到有效保障。 但整个供应链必须保证合作伙伴关系的稳定,这对农户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 (2)由于生产和销售体系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整个供应链运作更加紧密,流通环节减少,交易成本降低,物流效率提高。 (三)整个供应链主体之间的运输、仓储、包装等物流服务由专门的物流部门或者专业的物流公司承担。 (4)加工企业通过建立信息和销售平台,可以减少物流信息和流通环节之间的壁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供应链系统的整体效率。

摘要:对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图1)

2.1.3 批发商+批发市场+零售

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主体,负责农产品的购销,因此分为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 该供应链的运作模式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将农产品销售给运输商。 同时,在销售批发市场,运输商将采购的农产品批发给零售商,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这种模式下发展最快的产地批发市场是1984年成立的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被誉为“江北第一”。 最具代表性的批发市场是1985年成立的北京大钟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993年市场交易额达到10亿元以上。

这种模式具有三个特点:(1)批发市场通常是在自治农贸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首先,政府是主要的监督管理者。 在发展后期,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功能是充分的。 批发市场的管理逐渐转向企业自行发展、自我监管,政府仅提供部分服务职能。 (2)整个运营模式的参与者和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农民、加工商、批发商和零售商。 整个交易过程中也涌现出很多中介组织,主要提供运输、仓储、检疫等服务,以保证供应链能够更好的运转。 (三)在信息接收和传递方面,批发市场可以依托信息平台和市场农产品供需情况,实时掌控交易信息。 但农民和消费者缺乏收集市场信息的平台,无法及时掌握市场变化。 批发商受自身利益的驱动。 由于这种考虑,农民和消费者的信息很容易被屏蔽[13]。

摘要:对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图2)

2.1.4 农产品流通企业+农户

该模式主要由农户、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组成。 在这种模式下,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一般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能够聚集整个供应链的节点企业。 除承担农产品零售批发业务外,不少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还建立了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直接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由于这种模式需要保证农产品供应的稳定性,因此有一定的地域限制。 这种模式被国内外一些大型超市所采用。 典型的例子是上海联华超市发展有限公司,外资企业还有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家乐福等。

该模式具有三个特点:(1)农户和流通企业作为该模式的重要成员,需要建立稳定的供需伙伴关系,共同保障农产品的顺畅流通,这就需要合作伙伴的选择。 经过严格的检查。 (2)农产品从产地到配送中心再到消费者的整个流程以农产品流通企业为中心,可以有效保证整个环节的顺畅运行,降低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三)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农产品流通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告知农民市场变化等方式,有效预测市场变化,降低市场风险。 然而,农产品流通企业对质量和包装标准化的要求更加严格,这需要整个供应链运作的参与者不断提高自身质量[14]。

摘要:对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图3)

摘要:对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图4)

2.1.5 第三方物流模式

农产品物流市场的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也促使许多第三方物流公司开始提供农产品物流服务。 该模式以第三方物流公司为主导。 只负责提供仓储、流通、加工等服务。 不直接参与生产、销售活动。 通过完整的物流运营体系,保障农产品供应链的顺畅运转。 这种供应链模式通过整合和管理整个供应链的物流和配送服务,使农产品更加安全。 不仅提高了配送服务效率,还简化了交易流程。 能够让整个农产品供应链顺畅运转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很少,而且大多位于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

该模式有4个特点:(1)该模式组织结构清晰,可以将所有物流规划和运作职能集中到专门的责任方手中,从而有效管理农产品运输和储存的资源,从而取得更大的收获。 整体效益。 (2)通过建立横向和纵向的部门沟通模型,保证作为运营核心的相关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防止信息堵塞增加运营成本。 (3)通过第三方物流运作,整个农产品物流活动可以获得更多的技术、信息、资金支持,数据资源可以有效组织和协调与客户共享。 第三方物流公司依托完善的物流服务网络,可以达到协调、整合区域间物流资源的目的。 (四)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刚刚起步。 现有第三方物流公司虽然可以提供传统物流服务,但物流增值功能的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 同时,管理水平、人才培养和专业服务仍需提高。 需要继续改进。 在这种供应链模式下,如果任何一家企业出现管理不善的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面临危机,这就需要长期稳定的契约机制来维持供应链的发展。

2.2 我国现有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模式类型比较

我国现有的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模式也因自身发展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出,农民自产自销、加工企业+农户、批发商+批发市场+零售、农产品流通企业+农户、第三方物流等五种模式的优缺点及适合发展领域。 -方物流模式。

表1 四种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模式比较

摘要:对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图5)

3 以蔬菜为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运营模型比较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农户自产自销模式和批发商+批发市场+零售模式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相对更具代表性。 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农户个体种植经营与批发商+批发市场+零售两种供给模式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系统结构并进行仿真分析,比较2 该模式下菜农增收路径及食品质量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3.1 蔬菜供应链系统结构分析

菜农的利润取决于总成本和总收入。 总成本主要包括种子成本、肥料成本、农药成本、人工成本、折旧费用、交易成本、质量投入成本等。总收入主要取决于市场价格和蔬菜销量。 种植者对蔬菜种植质量的投入会影响产品质量,进而影响蔬菜价格和销售收入。 基于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了蔬菜供应链的系统结构(图5)。

摘要:对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图6)

从图6可以看出,整个蔬菜供应链系统结构图有两个反馈回路,一个七阶正反馈回路和一个四阶负反馈回路。

摘要:对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图7)

在正反馈循环中,种植者获得利润,从而促进种植者对蔬菜种植质量的投入,从而保证蔬菜的产品质量。 蔬菜品质的提高导致销售价格上涨。 这是种植者加大对蔬菜种植质量投入的最大动力,也是整个系统运行的最大动力,这构成了蔬菜供应链系统的生长子系统。 在负反馈循环中,随着蔬菜种植质量总成本的增加,种植者的利润会减少,与种植者的利润增加形成相互制约的反馈关系,从而形成蔬菜供给的上限子系统连锁系统。 可见,蔬菜供应链系统是一个增长上限系统。

3.2 蔬菜供应链系统动力学模型

在系统动力学中,系统的内部结构是驱动系统行为的重要因素,即系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通过内部机制共同作用,决定系统的发展路径。

在蔬菜供应链系统结构中,种植者获得的利润是系统的核心和驱动力。 种植质量能否得到有效投入,是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的桥梁,也是健康种植和食品安全得到保障的重要屏障。 从图5可以看出,整个系统结构的变量是种植者利润、总成本、销售收入、销售价格和销量。

建立蔬菜供应链系统动力学模型主要是通过模拟来预测整个供应链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通过蔬菜种植、农民收入、质量投入和产品安全在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来保证食品安全。 安全、农民增收等问题。 比较农民自产自销模式与批发商+批发市场+零售模式在通过质量投入和交易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和食品安全方面的差异。

蔬菜供应链系统的结构由五棵基本流量树组成:种植者利润、总成本、销售收入、销售价格和销量。 其中,总成本和总销售收入是菜农获取利润的关键因素。 总成本包括种子成本、肥料成本、农药成本、人工成本、折旧成本、交易成本、质量投入成本等。总销售收入取决于市场价格和销量。 种植者的质量投入会影响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又会带来销售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销售收入。

总成本变化的公式为:总成本变化(元)=[​​种子成本(元/公斤)+化肥成本(元/公斤)+农药成本(元/公斤)+人工成本(元/公斤)+折旧成本(元/公斤)+交易成本(元/公斤)+质量投入成本(元/公斤)]×销售数量变化(公斤)。

同时根据实际数据构建两个表函数,即用投入质量表示种植质量投入与种植质量之间的关系,用质量价格表示种植质量与蔬菜销售价格的关系。

3.3 蔬菜供应链系统仿真与分析

利用软件计算和模拟蔬菜供应链系统的结构关系和变量条件。 时间值为2010年至2015年,步长值为0.25,单位为季度。 从农户成本、食品安全、农户利润三个方面分析农户自产自销模式与批发商+批发市场+零售模式的差异。

3.3.1 种植成本变化模拟分析

在批发商+批发市场+零售模式下,批发市场作为整个供应链的核心,连接供应链上游批发商和下游零售商,实行一体化约束,节省流通成本和交易成本,依靠有效监管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可以有效保证产品质量,鼓励农民加大蔬菜种植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在系统模拟下,可以看出种植的总成本是不同的。 批发商+批发市场+零售模式比农户自产自销模式的种植总成本要低(图7)。

摘要:对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图8)

3.3.2 食品安全模拟分析

在农民自产自销的模式下,由于缺乏市场和政府监管,绝大多数农民缺乏资金、技术水平低、对市场变化的意识不强。 导致农民种植的粮食质量不高,粮食品质低下。 质量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很多批发市场越来越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服务功能的系统化。 他们不断完善市场基础设施,改进种植和保存方法。 这也有效保证了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蔬菜种植质量的提高。 图8也反映了两种模型下产品质量的变化。 批发商+批发市场+零售模式产品品质更高。

摘要:对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图9)

3.3.3 种植户利润模拟分析

在“批发商+批发市场+零售”模式下,批发市场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流通效率,节省交易成本和技术投资成本。 农民只要种蔬菜就可以分配利益,无需担心产品运输和流通。 储存、包装和销售问题也减少了其他部分的成本投入,利润自然就提高了。 通过系统模拟分析发现,批发商+批发市场+零售模式下种植户的利润高于自产自销模式下农户的利润(图9)。

4 结论与建议

利用系统动力学模拟,通过种植总成本、蔬菜产品质量、农户利润三个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批发商+批发市场+零售模式优于农户自产自销模式,更有利于市场开拓。 在整个系统结构中,蔬菜供应链有增长子系统和线上子系统,因此应朝着强化增长因素、弱化阻碍因素的方向发展。 通过系统分析发现,制约蔬菜产品质量和农民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加大质量投入,这就需要加大成本投入。 在农户自产自销的模式下,由于规模小、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低,农户产品的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销售收入会受到影响。 批发商+批发市场+零售模式下,供应链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不仅节省了流通、加工、交易等各个环节的成本,解决了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低的问题,还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保障合作农户的利益。 因此,在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两种模式中,批发商+批发市场+零售模式对于想要进一步发展的农户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摘要:对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图10)

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发布者:28预订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28368.cn/fenxi/20006.html